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党建扶贫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"精准扶贫"要注重"精神扶贫"

    信息发布者:水晶龙
    2017-09-27 11:31:52   转载

    "精准扶贫"要注重"精神扶贫"

    陕西日报 2017-08-07 08:15

    黄齐超

    脱贫是谁的事?是政府的事,是全社会的事,但归根结底,还是贫困户自己的事。然而半月谈记者最近在多个贫困县调研了解到,随着越来越多的贫困户脱贫摘帽,脱贫攻坚开始进入“深水区”,部分贫困户精神贫困问题日益凸显,“我要脱贫”异化为“要我脱贫”,脱贫主动性、主体性不强,成为脱贫攻坚的硬骨头。(7月18日半月谈网)

    授人以“鱼”不如授人以“渔”,这句话用在扶贫上颇为贴切。扶贫不能简单地给钱、发放扶贫物资,而是要传授给贫困者发家致富的技术,或者给贫困家庭指明一条勤劳致富的路径。再者,找到确实需要扶贫的对象也很重要。为此,党中央强调要“精准扶贫”。

    然而,党委、政府进行了精准扶贫,贫困家庭掌握了“渔”的技术,就可以衣食无忧了吗?也未必。你教会了他们打鱼的技术技巧,但他们没有打鱼的兴趣,或者是没有打鱼的勇气,他们还是无法生存。一些贫困地区的贫困家庭,对自己要努力脱贫比较被动,乐于接受扶贫物资,而不愿接受“造血”式帮扶,这成为脱贫攻坚难啃的硬骨头。

    没有强烈的改变贫困现状的意愿,完全依赖外部的扶持、救助,这种精神层面的贫困,是经济贫困的根源之一。可见,治贫先治人,扶贫先扶志,这是当务之急的工作。仅有“精准扶贫”还不够,在精准遴选需要救助的扶贫对象、优化整合扶贫资源之后,我们还需要“精神扶贫”。

    事实上,造成他们精神贫困的原因很多,比如教育程度不高,综合素质较低;比如居住地偏远,与现代生活严重脱节;比如观念落伍,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等等。然而,影响他们精神贫困的主因还是经济贫困——他们缺乏经济基础,能赢得起,却未必输得起。

    所以,在进入扶贫“深水区”后,我们要把工作的重点向“精神扶贫”倾斜。第一,加大扶贫宣传和解放思想的力度,从精神层面激励贫困户自强不息,不甘落后,鼓励他们敢于选找致富路;第二,政府在帮扶贫困家庭脱贫致富时,尽可能寻找那些成功率较高的项目,做周全的考虑,最大限度地避免失败。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